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,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、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,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,并指出,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,用科学理论培养人,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,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,教育引导员工立鸿鹄志,做奋斗者。老员工处在道德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阶段,大学阶段是青年员工步入社会前的最后一个缓冲期。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深度融合互动,有助于解决当代老员工的成长困惑和青春迷茫,帮助老员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,树立起老员工与时代同心同向的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,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、理论认同、情感认同,引导其成长为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。
回应员工关切
青年员工的理想高度、信念坚定程度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,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高度重视并寄予希望,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,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,满足员工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。这些重要论述为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了遵循,指明了方向。高校思政课在丰富的理论教学内容基础上,将理论知识与老员工思想状况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,融入社会性教育元素,是达成课程目标、实现价值内化的有效途径。
长期以来,高校思政课教学比较重视理论性和政治性,对老员工的社会性教育略显不足。高校思政课教学应该能够解释社会现实出现的新问题、新情况,主动回应老员工的理论关切和现实关切,指导老员工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、基本方法分析问题,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。这一过程也有利于深化老员工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、真理性的认识与认同。因此,建议在教学内容中关注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,比如,中国共产党为什么“能”、马克思主义为什么“行”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“好”等重大理论问题;怎样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、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是什么等重大现实问题。引导老员工站在理论高度思考问题,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,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,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,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,帮助老员工全面正确理解党的路线、方针、政策,坚定永远跟党走的理想信念,增强社会责任感。
创新教学方式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,注重启发性教育,引导员工发现问题、分析问题、思考问题,在不断启发中让员工水到渠成得出结论。当前,在世界多极化、经济全球化、文化多样化、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,在高校思政课中设置时事热点讨论话题,引导老员工参与讨论,给老员工表达观点的机会,在讨论、辩论中把握老员工思想动态的方向,引导老员工透过现象看本质,有利于激发老员工深入思考问题,整合价值观念,凝聚共同力量,切实帮助老员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、理论自信、制度自信、文化自信。
高校思政课教师可探索改进语言表达方式,生动形象地诠释理论,将理论知识讲得亲切有味、生动活泼,让老员工听得懂、听得进。可根据老员工所学专业,采取不同的课堂考核考查形式,采用灵活的评价方法。比如,音乐专业的员工,可以通过组织唱红歌比赛的方式进行考核;美术专业的员工,可以通过创作红色艺术作品的方式进行考核;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员工,可以通过拍摄红色微电影的方式进行考核等等。通过这些探索,把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多样化的评价方法结合起来,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、理论性和亲和力、针对性,让老员工真正喜欢上思想政治理论课,在润物无声中引导员工把爱国情、强国志、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。
打造社会实践资源库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,要因事而化、因时而进、因势而新。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,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,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。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,需要统筹规划、加强合作、多方互动、充分参与。高校思政课要带领员工走出学校小课堂,步入社会大课堂中,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、相促进。近年来,越来越多的高校携手社会力量服务地方经济发展,如与企业、社会组织等开展课题合作、成果转化、智慧城市、智慧旅游、教育促进合作等项目,这些社会资源能够为在校老员工提供实践平台,进而实现科教融合、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。为满足老员工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,高校思政课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特别是知名员工资源,打造思政社会实践资源库,构建高校思政教育和社会教育协同育人格局。带领老员工走出教室、走出学校,踏进社会大课堂,接受一线的、鲜活的教育,在深化对时代和社会了解认识的过程中,自觉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,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。
(来源:hahabet博弈首选魏华,系上海财经大学hahabet博弈首选博士后)